瑞士Onsite电缆振荡波测试系统由瑞士Seitz仪器AG(Paul Seitz)和荷兰TU Delft(Edward Gulski教授)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而来。全世界由Seitz仪器AG生产制造的OWTS和DAC型的系统超过500种。DAC系统有10kV至400kV型号,满足中等电压,高压和超高压电缆需求。我司采用电缆振荡波全球第一品牌即振荡波技术的发明者。
振荡波电缆局部放电检测和定位技术,由于其电源与交流电源等效性好,作用时间短、操作方便、易于携带,可有效检测XLPE电力电缆中的各种缺陷,且试验不会对电缆造成伤害[1],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为确保10kv-35kv电缆能够以健康的状态投入到供电中去,根据电力公司对新能源电网公司开展国际对标的重要成果,自引进Onsite振荡波电缆局部放电检测和定位装置开展10kv-35kv电缆的检测工作以来,共检测电缆900余条,发现接头缺陷60多个,缺陷原因主要是安装工艺粗糙、受潮和用错材料等几个方面。在现场对电缆进行局放检测和定位技术性较强,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遵循正确的步骤,才能够准确的排除干扰,得到正确的结论。
利用瑞士Onsite MV系列对电力电缆10kv-35kv进行离线振荡波局部放电检测和定位。现场检测时记录日期、地点、天气、环境温度、湿度等基本信息。电缆离线操作完成后对电缆型号、投运时间、测试电缆段与现场负责人一一确认。振荡波加压测试前对被测电缆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根据电缆整体低阻、高阻判断电缆是否存在受潮等缺陷,确认是否能进行振荡波加压测试。测量电缆长度及接头位置。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电缆资料不全或资料错误的问题,给测量带来很大的干扰。因此在测量时,应用电缆测距仪,重新测量电缆长度和接头位置。
影响振荡波电缆局部放电检测和定位装置检测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主要是由于外界随机脉冲型干扰的进入检测系统,或加压端子连接不好,产生放电脉冲;二是在分析判断时入射波和反射波的选择不正确;三是测试过程中未及时改变量程;四是高压试验电缆长度。
(1)为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在试验前,应该注意试验端子安全距离是否足够,表面是否清洁、光滑;试验时测量环境噪声时GIS电压指示器是否对测量形成干扰。
(2)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时,选择的反射波波形比入射波宽、幅值比入射波小,波形形状基本相似。
(3)测试时应及时改变量程,对超量程保存下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时,应手动调整入射波的起点,避免误判。
(4)当50m或25m长的高压试验电缆由于接线产生局放时,将误判断认为离电缆对端2-3倍试验电缆长度位置有局放。如果该电缆确实存在局放,此信号将使真正的信号波形畸变而漏掉重要信息或误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反射波时应注意和校对信号仔细对比,如果还存在疑问可以采取在电缆两端进行测量的方法进行区分。
根据实际测量及解体分析的结果,我们建议电缆维修可采取如下方针:
(1)新投运XLPE电缆最高试验电压2U0,接头局放超过300pC、本体超过100pC应及时进行更换;终端超过5000pC时,应在带电情况下采用超声波、地电波、红外等手段进行状态监测。
(2)老旧XLPE电缆最高试验电压1.7U0,接头局放超过500pC、本体超过300pC应及时进行更换;终端超过5000pC时,应在带电情况下采用超声波、地电波、红外等手段进行状态监测。